李開復離開微軟加盟Google的消息如一顆重磅炸彈,給全球IT行業帶來了非常大的震動。不久,有消息傳出,某國際獵頭公司因為操刀此次事件入賬1.3億美元。不久,國內某網站消息稱,李開復曾表示,網上的獵頭獲利傳言有誤,他解釋,是他自己主動直接與Google聯系的,在此之前,他
在網上曾看到Google要在中國大有作為的消息,于是就向Google發了電子郵件,以了解相關情況。
Chance 中國 IT獵頭公司的雷先生也表示,某獵頭公司因為幫忙Google“挖”李開復獲利1.3億美元,這是不大可能的事情,盡管李開復是IT界的重量級人物,但是一個發展成熟的行業,是有其行業內部規矩的。
事實上,跨國集團高價請獵頭公司為自己在全球范圍內打撈頂級人才的事情屢見不鮮。2005年2月,惠普以400萬美元的傭金,聘請雷諾仕獵頭公司為其尋找新的CEO;可口可樂也通過“獵頭”,為自己尋找新的掌門人,等等。且不論李開復事件中是否有獵頭公司操作,也不管該獵頭公司獲利情況如何,此次跳槽事件使李開復成為焦點人物的同時,也把獵頭公司推到了公眾面前。
獵頭公司利潤豐厚
1993年3月成立的北京泰來獵頭咨詢事務所是國內成立最早的獵頭公司之一。該公司總經理紀云向記者介紹,正規的獵頭公司,一般招聘崗位的層面都比較高,每個案例的服務時間也相對比較長,收費比率通常是年薪的三分之一左右,而且,還必須事先支付定金。按照這個比例來計算,做成一個年薪50萬的職業經理人,公司至少可以拿到16萬的收益。同時,獵頭公司還為公司和人才雙方提供許多附加的免費服務,比如人力資源管理方面咨詢,市場信息的傳遞等。
曾在某國際獵頭公司任職的李女士向記者介紹,一般的跨國獵頭公司只做世界500強企業的業務。他們一般是為來到中國的跨國公司,尋訪年薪至少30萬美元以上的中高級職位,或年薪超過100萬美元的區域總裁級高管職位。這不僅僅是因為跨國企業更懂得利用獵頭企業,更主要的是跨國企業的業務基本上都是大單的業務,只要做成就是一筆不小的收入。據了解,90%在華投資的跨國公司都在使用獵頭的人才服務項目。而跨國獵頭公司的收費起點一般都很高,通常對每個尋訪職位,最低都要收取6萬美元以上的獵頭服務費。
但是,開辦一家獵頭公司卻并不需要多少成本,對于一般的獵頭公司,實際上只要幾間辦公室、幾臺電腦、幾部電話、一部傳真機,再聘請幾位中高級業務咨詢員就差不多了,與創辦一家生產企業相比,投入成本相對要低得多,組織機構方面也相對簡單得多,但其收益卻令人瞠目。以美國著名的科恩/費里公司為例,30年來,每年最低業務量是800單,每一張單的最低收益是8萬美元,僅獵頭一項業務每年的最低收入就是5000萬美元。
根據國際“高級人才顧問協會”統計,全球70%%的高級人才流動是由獵頭公司協助完成的,而全球高級人才中介市場早在2000年時的規模就達到了100億美元。隨著跨國公司紛紛落戶中國,國內的獵頭公司也逐漸發展起來,并且市場份額也在逐年增長。
獵手工作神秘繁瑣
某天,當你接到一個陌生的電話問你,是否愿意加盟某某公司時,這也許就是你的事業邁向新臺階的時候了,因為這個時候你已經被獵頭公司盯上了。
當獵頭公司瞄上你,當誘人的高薪擺在面前時,很少人不動心的,但衡量一份投注一生的事業,有時并不只是看薪水的多寡。
泰來獵頭的紀云總經理說:“真正一流的獵頭公司有正規尋訪人的渠道,有多年歷史積累的人才數據,這個數據庫就是一個重要的找人渠道。同時,需要有一個很大的尋訪網絡,有很多兼職獵手、合作伙伴、咨詢公司,這些合作伙伴在需要的時候能迅速提供相應人選。”
紀總經理還向記者介紹,其實在獵頭公司,獵手的工作就是一個需要時時溝通的工作,首先要與客戶溝通,了解客戶需要什么樣的人,這個人擔任什么職位,這個人需要有什么樣的工作經驗,什么樣的教育背景,具備什么樣的業務能力,什么樣的人格品質等等。然后按圖索驥,在約定的時間內,根據客戶的需要,尋找合適的人選,一個職位往往需要尋訪幾十人甚至上百人,然后再確定四五個人做候選,這是一個非常繁瑣也非常辛苦的過程。同時,還要與獵物進行溝通,獵頭就像紅娘一樣為客戶和“獵物”牽線搭橋,協助二者達成一致。此時,獵手的工作還沒有做完,萬一雙方無法達成共識,獵手的工作還要繼續,直到為客戶找到滿意的人選為止,這樣一個過程下來,有時候一單生意需要進行五六個月的時間才能完成。最后,往往還需要做回訪,看雙方是否還都滿意,工作是否很順利,等等。
曾有過獵手經歷的李小姐告訴記者:“有時候我們找人聊,也不一定是要把他‘賣’出去,可能他在目前的公司只做了一年,還不想這么快就‘跳’,還有很多東西要學,我們也不鼓勵他‘跳’,真的跳了也許就把人家害了,那么,你在這行也就無法積累人脈。最主要的是保持良好的溝通和聯系,及時掌握他的動態,也許他現在不想‘跳’,沒準過兩年就有想法了,最后還是‘賣’出去了。”
李小姐還表示,和“獵物”打交道,要神秘,不能搞得沸沸揚揚,要替“獵物”保密,這是獵手的游戲規則。同時,為了便于和客戶溝通獵手還需要具備專業知識,如果獵頭聽不懂客戶的專用術語,也就沒辦法明確客戶的具體要求。
與公開招聘,中介公司相比,獵頭公司通過特別的程序和方法專門為客戶搜尋、挖獵、獲取高級人才,更具私密性和專業性,也更具神秘色彩。曾有人這樣比喻獵手的工作,獵手如都市獵人,穿著便裝,個個背著帶有瞄準器的槍,每根頭發都是架在自己頭上的天線,搜尋著四面八方的人才信號,聲東擊西,行蹤詭秘,令人膽戰心驚。
對獵物非常挑剔
“直接點說,獵頭公司的工作就是在‘賣人’,我們以‘賣人’為己任,”曾經的獵頭李小姐開玩笑地說,她告訴記者,雖然獵頭公司是“賣人”,但是,并不是什么人都有機會讓獵頭公司來“賣”的,比如她曾經工作過的那家獵頭公司,只給世界500強的企業服務,但是能讓世界500強看中的人至少也是業界的精英,基本應該是個金領了,而這樣的人并不多。
獵頭公司內部也有一些很牛氣的宣言,比如,北京浩竹獵頭公司曾表示“年薪40萬以下的單我不接”,上海成達公司也把非經理級以上職位的我不考慮”作為自己的宣言。在獵頭界還廣為流傳著這樣的兩句名言:“我們不是幫人找工作,而是幫助工作尋人”;“我們不是幫那些找不到工作的人去找工作,而是幫助那些工作不愁的人找到更好的工作。”
什么樣的人才可能成為“獵物”呢?據業內人士介紹,業界普遍認同的幾個基本標準是:一要有很強的英語能力,至少交流要不成問題、翻譯要準確無誤;二是工作年齡和業績,入行六年以上,被公認為是同行中的佼佼者,最低職位在部門經理以上的;三是相當的學歷和證書,電子、機械等專業性較強的行業尤其重視這一點;四是有良好的職業道德。
北京浩竹獵頭公司的王常江在接受某媒體采訪時表示,才能能力方面的問題,這都是一般獵頭公司最為關注的問題,而國外獵頭公司或國內優秀的獵頭公司不僅僅是看他的能力,更看中他的個人品行、職業操守、做人方面的軟性條件。他是否是一個很有責任心的人,是否對原來的企業忠誠,是否非常敬業,是否在工作的時候能夠幫助別人,有很好的團隊精神和協作精神。如果沒有這些的話,再優秀的人很多時候也很難做到很大公司的高級職位,大公司的高級主管經常有一句話說,大公司是先做人后做事。如果人的方面沒做好,其他普通員工也好,其他同級高層也好怎么和你很好配合。
李小姐認為,假如一個人曾經使企業起死回生,或者讓公司銷售額得到大幅度提高,或者使公司人員素質得到普遍提高,有這些良好履歷,想不被獵頭公司注意都難。另外,一個人的職業生涯應該很清晰,從事的職業應該有連貫性,即使有些變化,也是在相關領域內的。對于頻繁跳槽的人,獵頭公司一般是不會考慮的。(馮志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