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發布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指出,推進城鄉要素平等交換、合理配置和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增加公共服務供給。
怎樣理解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如何增加人社公共服務供給?記者近日采訪了中國人事科學研究院公共管理與人事制度研究室主任苗月霞。
提升農村公共服務水平需破解三個難題
苗月霞說,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是五中全會提出的協調、共享等發展理念的題中應有之意。“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不是相等化。由于現實情況千差萬別,基本公共服務不可能完全相等,數量、質量的完全相同只是理想狀態。在提供公共服務的過程中,要注重機會的公平和均等。”
《建議》指出,推動城鎮公共服務向農村延伸。苗月霞認為,在這個過程中,困難主要有三個方面。
第一,農村公共服務基礎設施落后,特別是中西部欠發達地區更是如此。“要實現城鎮公共服務向農村延伸,就要加大財政轉移支付的力度,加快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苗月霞說。
第二,鄉鎮政府的服務能力有待提高。目前在很多地方,鄉鎮政府的服務意識和服務能力,還難以適應城鄉公共服務均等化的要求。
第三,鄉村治理體制需要完善。我國農村實行“鄉政村治”的治理體制,在一些地方,村委會等村民自治組織和鄉鎮政府之間的治理職能難以很好地銜接。
日前,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深化農村改革綜合性實施方案》,提出一系列改革措施,為推進城鎮公共服務向農村延伸提供了具體指導。
人社部門應著力提高就業、社保服務水平
《建議》指出,堅持普惠性、保基本、均等化、可持續方向,從解決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入手,增強政府職責,提高公共服務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在人社領域,哪些是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如何做好這些工作?
苗月霞認為,在人社工作的六大板塊中,對人事、人才、收入分配、勞動關系,群眾也很關心,但就業、社保兩大領域的工作,應該是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
苗月霞說,首先,我們要繼續大力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注重以創業促進就業。現在,農村的創業氛圍相對較弱,針對農村的創業優惠政策需要加強。“比如,我在調研中發現,有些地方的大學生村官在服務期滿后,便留在當地創業了。對這些人,不妨提供更多創業優惠政策和更好的創業服務。”
其次,我們要建立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社會保障制度,實施全民參保計劃,實現職工基礎養老金全國統籌,劃轉部分國有資本充實社保基金,全面實施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制度。
發展經濟和完善服務要齊頭并進
《建議》指出,加強就業服務、社會保障、基本醫療和公共衛生等基本公共服務,努力實現全覆蓋。有的地方“重經濟輕服務”的現象,引起了苗月霞的關注。
苗月霞表示,經濟發展是提升公共服務水平的基礎。目前,在經濟發達的東部沿海地區,各項公共服務相對較好,中西部欠發達地區的公共服務相對較差。
“當然,并不是經濟發展了,人社公共服務水平就自然能上去。”苗月霞說,“做好人社公共服務,需要各地增強公共服務意識,認真落實五中全會精神,有計劃、有部署地推進工作,真正實現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