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今年以來,荊河街道在技改技創和“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上持續發力,突出企業創新驅動,提高產品科技含量,走高端制造路線,達到帶動工業發展提質增效的目的,并圍繞創業創新,培植創業基地和園區,為創業者提供項目開發、市場指引等扶持,以創業創新帶動技改技創和擴大就業,激活經濟發展新引擎。
該街道通過技術改造和技術創新激發經濟發展活力,實行技改項目領導干部一對一幫包制度,提供政策、資金等全方位服務,積極構建產學研聯動平臺,建立棗莊市級以上企業技術中心6家,實施總投資2.5億元的泰通車業3萬輛電動汽車擴產、總投資1.8億元的海威生物科技等13個工業新建、技改項目,實施科利機電、三晶紡織等總投資5.2億元的29項技術創新項目,其中18項達到全國領先水平,16項達到國內先進水平,進一步提升企業技術裝備實力,增強核心競爭力。通過技改技創,一批競爭力強、附加值高、產品高端、帶動作用明顯的先進制造業項目成為街道經濟發展新增長點、新帶動點和新方向,加快了由“制造”向“智造”的轉變。
技改技創的成功,受益于創業創新的帶動。該街道積極培育農副產品大學生創業園和春蘭建材大學生創業基地,將企業實施技改技創的實際需求和園區創業項目立項相結合,引導創業者在項目選取上有的放矢,迅速適應市場,為企業提供產品研發配套服務。同時,依托創業園“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網絡平臺,充分發揮電商銷售、市場宣傳和小微企業孵化等優勢,推動企業技改技創產品的市場營銷和推廣,為技術創新提供優質的智力支持和市場服務。目前,由3D打印創業項目制造的精密零部件等產品成功應用在大陸礦機等技改項目上。技改技創和創業創新攜手成為經濟發展新引擎。
創業創新在推動技改技創的同時,也有效拓展了就業空間,由創業帶動就業推動了經濟繁榮。通過創業創新,街道一批具備條件的個體工商戶轉化升級為小微企業,規模較大的個體工商戶轉化升級為中小民營企業,實現了集約發展,增強了吸納就業能力。同時,街道為大學畢業生、弱勢群體、返鄉農民工打通創業“綠色通道”,為群眾創業創造寬松、便捷的市場準入環境。目前,該街道已成功培育創業企業230余家,帶動就業3000余人,實現了創業創新與經濟發展的良性互動。